所长信箱   |    信息公开   |    内部办公   |    内部办公(旧)   |    ARP   |   图书馆   |    中国科学院   |    ENGLISH
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科普 > 科普动态
科普动态

深海贝王:砗磲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5-12-16  |  【打印】 【关闭

  

    砗磲一词始于唐代,因外壳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状沟槽,状如古代车辙,故称车渠。后人因其坚硬如石,而在车渠旁加了石字。

 砗磲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海洋动物。共有119种,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被称为“贝王”。其贝壳非常大,壳质厚重,壳面粗糙,两壳相等,壳面有隆起的放射肋,肋上常有鳞片或棘,有的种类的肋上长有粗大的鳞片。外韧带上通常有一个大的足丝孔。铰合部有1个主齿和1个~2个后侧齿。外套痕完整,前闭壳肌消失,后闭壳肌近壳体中央。壳体表面灰色,上有数条像被车轮辗压过的深沟道。外套膜大,十分粗糙,具有5条粗大的覆瓦状放射肋,生长轮脉明显,在贝壳表面形成弯曲重叠的皱褶。贝壳内面为白色,但富有光泽,有与放射肋相应的肋间沟,铰合部狭长。砗磲的外表并不漂亮,但在海洋里张开贝壳时,体内色彩艳丽,它们的外套膜极为绚丽多彩,不仅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颜色,还常有各色的花纹。 

 

 在海里生活的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和其他双壳类一样,砗磲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体内摄食,同时还会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虫黄藻为食,因此长得巨大。

 砗磲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特别在印尼、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的低潮区附近的珊瑚礁间或较浅的礁内较多,均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我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砗磲分布。

 

 砗磲,是深海中最大的贝壳,大者直径可达两米左右,重量达500公斤。砗磲、珍珠、珊瑚、琥珀在西方被誉为四大有机宝石。

东方佛典《金刚经》记载,砗磲为佛教七宝之首:砗磲、珊瑚、金、银、琉璃、玛瑙、琥珀。《本草纲目》记载:砗磲有镇心、安神、防止老化、改善睡眠等药效。《金刚经瑜伽念珠经》中记载有:“使用砗磲念珠念佛可得一倍功德”,是佛门高僧佛重法器,能消灾接厄、降恶聚灵、降临福祉、庇佑子孙,为佛学之密宝。在清朝,砗磲是二品官吏佩戴的朝珠。因砗磲生成于深海而不易得,故自古以来,砗磲刻成的念珠及雕刻艺术品成为佛教及文人墨客拥有和收藏的至宝。  

 

 正因如此,砗磲的需求日趋旺盛,价值不断飙高,使得渔民争相捕捞;然而砗磲本身生长缓慢,种群数量少,加之海区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严重破坏了砗磲的生存条件,从而导致天然砗磲资源几近枯竭。在此呼吁大家合理开采海洋资源,爱护环境,爱护海洋。

Copyright?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备案证号:琼ICP备13001552号-1   琼公网安备 46020102000014号
地址: 三亚市鹿回头路28号 邮编:572000 网站维护:深海所办公室   邮箱:office@idss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