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信箱   |    信息公开   |    内部办公   |    内部办公(旧)   |    ARP   |   图书馆   |    中国科学院
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20170304科学网】中科院获取世界首个万米海底人工地震剖面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3-20  |  【打印】 【关闭

  

  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探索一号”科学考察船TS03-01航次日前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完成了两条万米级人工地震剖面,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获取万米级海洋人工地震剖面的国家。中科院自主研发的万米级海底地震仪也在该深渊成功应用,使我国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个具有自主研发万米级海底地震仪能力的国家。

  2月28日清晨,中科院深渊科考队完成了两条万米级人工地震剖面,剖面设计长度600公里,实际作业长度669公里,投放三种类型的海底地震仪共60台。其中,第一条剖面计划作业长度400公里,实际气枪作业长度438公里,投放海底地震仪40台,成功回收38台,最大回收深度10027米;第二条剖面长度计划作业长度200公里,实际气枪作业长度231公里,投放了海底地震仪20台,成功回收18台,最大回收深度10026米。研究人员介绍,所有回收的仪器数据记录完整,数据质量较好。这些数据极为珍贵,为海洋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海底地震仪既可以用于天然地震观测,也可以用于主动源人工地震探测。该万米级海底地震仪是由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自“九五”期间开始,经过近20年的努力自主研发的。为了适应不同类型的探测任务,科研人员设计了三个类型的海底地震仪,分别是便携式海底地震仪、长周期宽频海底地震仪和万米级宽带海底地震仪。其中万米级宽带海底地震仪最大工作水深为12公里,可连续工作一年,本航次共投放7台次。

  “探索一号”本航次成功回收了2016年8月份投放在马里亚纳海沟的2台长周期被动源海底地震仪,最大深度6444米,获得了该地区近半年的天然地震和微动数据,为该区海底地壳速度结构成像研究、近震参数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另外,本航次在该地区成功投放5台长周期被动源海底地震仪,计划半年后回收。

  本航次还在马里亚纳海沟地区成功投放和回收了一台海底电磁场仪,投放深度2446米,成功获取了该地区的天然电场与磁场数据,这是我国首次在马里亚纳海沟地区获得的海底电磁场数据,为研究该地区地壳电磁场结构提供了依据。

  2017年1月15日,中科院深渊科考队搭乘“探索一号”从三亚启航,开赴马里亚纳海沟、雅浦海沟执行深渊科考和装备试验任务。科考队除了进行大深度海底地震试验工作,还重点进行了深渊生物学、深渊生态学、地质及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并针对一系列自主研发的万米级深海装备进行了深海试验。目前,科考队仍然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海域,预计将在三月中下旬返航三亚。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3/369512.s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Copyright?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备案证号:琼ICP备13001552号-1   琼公网安备 46020102000014号
地址: 三亚市鹿回头路28号 邮编:572000 网站维护:深海所办公室   邮箱:office@idss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