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信箱   |    信息公开   |    内部办公   |    内部办公(旧)   |    ARP   |   图书馆   |    中国科学院   |   网站地图
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20170622CCTV-13新闻直播间】世界最大载人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今天通过检验 具备出厂条件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6-27  |  【打印】 【关闭

  

  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载人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今天(22日)在浙江诸暨通过检验,目前该系统已具备出厂条件,这也意味着,距离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作业潜水器开展海试又近了一步。

  符合设计预期 完成多项性能考核

  高达十几米、被安装在钢架中间的设备,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载人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为了保证系统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出厂试验尽可能模拟海上的实际使用条件。

  

  中船重工704所4500米载人作业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项目副主管 李彬:我们专门做了一个工装,而且跟潜器一比一比例,完全一模一样,为了验证整个摆动悬架,如何跟潜器真实而且非常贴合地对接。

  海上情况复杂,布放回收过程是保证潜水器安全的重要环节,对极端条件的测试也是出厂试验的关键环节之一。

  中船重工701所4500米载人作业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出厂试验现场总指挥 马斌:其中紧急制动试验就是在海况非常复杂,或者非常恶劣的情况下,潜水器在突然失速的情况下,刹车装置要把它紧急抱住。这个实验我们的设计,是在安全载荷的1.5倍的情况下实现的。

  

  此外,工厂试验主要围绕系统的关键部件,开展了多项测试。

  中船重工701所4500米载人作业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出厂试验现场总指挥 马斌:主要是对两项关键部件,一个是提升绞车,一个是伸缩油缸测试。主要测试设备的安全性,动载能力和强度。

  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验船师 黄品光:试验项目为负荷试验,制动器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试验大纲的要求。

  5级海况可用 适用范围广

  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将潜水器从作业母船上放入海中,或者将潜水器从海中回收到作业母船上。虽然听起来不难,但是由于海上条件复杂,为保证安全,对系统性能就提出了众多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在风浪的环境中仍然能够进行作业。

  

  

  中船重工701所4500米载人作业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项目主管 余建勋:这套系统的工作海况是5级。5级海况的指标是波高2.5米到4米,属于大浪。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我们采取了一些特殊的设计,比如它有波浪补偿功能,这个功能可以有效控制潜水器相对于母船的运动,比如快速止荡能力,这个是实现安全回收的一个必要条件。

  除了能保证在作业中的安全,这套系统的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都首屈一指。

  中船重工701所4500米载人作业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项目主管 余建勋:它的安全工作负荷达到50吨,主吊缆的破断力超过了500吨,是蛟龙号那一套系统的两倍,也是目前世界上载荷最大的载人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

  

  ​余建勋表示,我国自主研制的这套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不仅力量大,而且能够适应不同潜水器的重量、接口等要求,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中船重工701所4500米载人作业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项目主管 余建勋:这套系统不但可以用于4500米载人潜水器,还可以用于未来万米级载人潜水器。以后我们可能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就是在探索一号船上,有两条国产的载人潜水器在协同工作,这是很美妙的事情。

  即将转运船厂 开展新测试

  在完成今天的试验后,这套装置即将运往位于广东的船厂,安装在作业母船“探索一号”上,开展下一阶段的多项测试。

  中船重工704所4500米载人作业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项目副主管 李彬:下一步我们主要是两块试验,首先是码头试验,之后就是参加整条船的海上试验,航行试验,进一步地去验证这套装置的性能以及可靠性。

  从去年9月研制到今天通过出厂试验,研制人员用短短九个月,完成了系统的设计、制造、装配、试验等的一系列工作,这也比国际上同类产品的研制周期少了近三分之一。

  据了解,这套系统即将用于今年即将开展的、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作业潜水器的海试过程。目前相关海试的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当中。

  原文链接:http://m.news.cctv.com/2017/06/22/ARTIvwYZBcx6ahRNcMj8q4T6170622.shtml

Copyright?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备案证号:琼ICP备13001552号-1   琼公网安备 46020102000014号
地址: 三亚市鹿回头路28号 邮编:572000 网站维护:深海所办公室   邮箱:office@idss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