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信箱   |    信息公开   |    内部办公   |    内部办公(旧)   |    ARP   |   图书馆   |    中国科学院   |   网站地图
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进展 > 2023
2023

深海海底峡谷微地貌特征与演化过程研究进展

文章来源:孙悦 王大伟  |  发布时间:2023-11-15  |  【打印】 【关闭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王大伟研究员团队,联合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揭示了深海海底峡谷的微地貌特征及演化过程,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Sedimentology》。

  该研究在三维人工地震数据和沉积物柱状样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获取的多波束水深数据(平面分辨率1 1 m)、浅地层剖面数据(纵向分辨率10 cm),揭示了分布于水深650 m1440 m、长度25.6 km的一条典型海底峡谷的微地貌及海底浅地层沉积结构,探讨了多种因素协同控制作用下的海底峡谷微地演化过程(图一)。


  图一 深海海底峡谷的中泓线地震剖面特征  

  深海海底浊流的形成与演化机制一直是深海地质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该研究为峡谷底部微地貌成因及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见解,为准确评估与预测深海工程地质灾害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成果表明,细粒、低浓度的超临界浊流形成了沿海底峡谷中泓线分布的新月型周期阶坎(图二)。

  

  图二 海底峡谷不同区域浊流的弗洛德数分布

  由峡谷头部海底滑坡触发的浊流,流经峡谷上游区域时,产生小波长和低不对称性的周期阶坎;流经峡谷下游区域时,则产生大波长和高不对称性的周期阶坎;在峡谷末端,随着峡谷扩宽及海底坡度降低,周期阶坎逐渐消失,超临界浊流继续侵蚀局部限制性区域,产生了大量平行于峡谷轴向的沟槽(图三)。

  

  

  图三 海底峡谷微地貌特征的三维演化示意图和沉积动力学概念模型

  上述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与三亚合作项目,以及加泰罗尼亚政府GRC Geoci ncies Marines卓越研究小组计划的共同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sed.13152

Copyright?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备案证号:琼ICP备13001552号-1   琼公网安备 46020102000014号
地址: 三亚市鹿回头路28号 邮编:572000 网站维护:深海所办公室   邮箱:office@idss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