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信箱   |    信息公开   |    内部办公   |    内部办公(旧)   |    ARP   |   图书馆   |    中国科学院
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进展 > 2024
2024

“挑战者”深渊环流动力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文章来源:江会常  |  发布时间:2024-10-22  |  【打印】 【关闭

  

近日,深海所海洋环流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室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三亚研究院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Three-layer circulation in the world deepest hadal trench"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万米级深渊潜标观测阵列,首次发现“挑战者”深渊深层三层环流结构,并揭示环流结构的形成机制;该研究发现对研究深渊物质输运、沉积过程以及物种迁徙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江会常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中国海洋大学肖鑫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徐洪周研究员和中国海洋大学周春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国海洋大学田纪伟教授为合作作者。

“挑战者”深渊是世界上最深的深渊海沟。来自南大洋的低层绕极深层水(LCDW)经由这一关键枢纽侵入雅浦海沟和菲律宾海盆(图1),从而对局地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极端深度环境下采样十分困难,目前仍不清楚“挑战者”深渊的LCDW输送和深层环流结构。为了探究上述科学问题,研究室联合中国海洋大学深渊研究团队在“挑战者”深渊布放了万米级潜标阵列进行长时间流速观测(图2上)。通过分析海流数据,研究发现“挑战者”深渊3600米以深存在三层环流结构,自上而下分别为西向流、气旋式环流以及反气旋式环流(图2下)。西向流在夏季转为东向,表明深海盆之间存在双向连通性,而气旋式环流和反气旋式环流则相对稳定。结合潜标观测、数值试验和前人发现的分析结果表明,该环流结构是由LCDW入侵、局地特殊地形以及底部强湍流混合共同作用而形成。其中,底部强湍流混合在驱动反气旋环流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万米级潜标观测阵列的布放和回收工作得到了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2号”和深海所“探索一号”科考船全体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数值试验的工作得到深海所公共技术中心提供的计算资源支持。

该项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海南省科技人才创新项目等共同资助。

论文信息:Jiang Huichang#, Xiao Xin#, Xu Hongzhou*, Zhou Chun*, Philip A. Vetter, Yu Liu, Long Tong, Chen Qi'an, Tian Jiwei. (2024). Three-Layer Circulation in the World Deepest Hadal Trench. Nature Communications, 15(1), 8949.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3370-7

图1. “挑战者”深渊位置和潜标站位置、以及西太平洋深层环流示意图

图2. 深渊潜标观测阵列(上)和环流动力结构示意图(下)

Copyright?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备案证号:琼ICP备13001552号-1   琼公网安备 46020102000014号
地址: 三亚市鹿回头路28号 邮编:572000 网站维护:深海所办公室   邮箱:office@idss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