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信箱   |    信息公开   |    内部办公   |    内部办公(旧)   |    ARP   |   图书馆   |    中国科学院   |    ENGLISH
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2022 > 论文
论文库
  
论文题目  鲸落生态研究进展与展望 
论文题目(英文)  
作者 林明利;李松海* 
发表年度 2022年度 
14 
1 
页码 1-10 
期刊名称 热带生物学报 
摘要

鲸落是指须鲸(Balaenoptera)和抹香鲸(Physeter macrocephalus)等大型鲸类死亡后,尸体沉入海底,形成的一个长期以鲸尸为营养源的生态系统。鲸落研究始于1987 年,迄今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态认识,对这些认识的梳理将为我国即将兴起的鲸落研究提供借鉴。鲸落的演替可分为移动清道夫、机会主义者、化能自养和礁岩阶段,促进、耐受和抑制作用是推动不同阶段演替的主要生态因子,而水深、水温和地理位置对各演化阶段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尚未在移动清道夫阶段发现鲸落专性物种,但已经在机会主义者和化能自养阶段发现了包括食骨虫在内的129 种专性物种,这些物种通过洋流将生活史早期产生的浮游幼虫在鲸落间进行扩散。基于全球大型鲸类种群数量和死亡率,有学者粗略估算出相邻且演化阶段相同鲸落的平均距离为516 km,这些鲸落随机散布于各大洋海底,可为生物在位置固定、区域距离较远的冷热泉间扩散提供垫脚石,共同维持深海生物多样性水平。有研究认为,捕鲸业对大型鲸类的大肆捕杀导致全球鲸落减少了65%90%,这已引起深海物种生物多样性水平的严重下降甚至大规模灭绝。鲸落研究极具挑战性,无论探测自然鲸落还是人工植入鲸落都要求配备高性能潜水器和具备熟练深潜作业能力,是一个国家对深海探索能力和综合海洋科技水平的体现。根据国际鲸落研究进展和我国深海探测技术现状,提出我国鲸落研究应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聚焦共性科学问题和注重新技术应用的建议。

 
摘要_英文   

Copyright?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备案证号:琼ICP备13001552号-1   琼公网安备 46020102000014号
地址: 三亚市鹿回头路28号 邮编:572000 网站维护:深海所办公室   邮箱:office@idsse.ac.cn